尊重历史渊源和民众习惯,建议恢复仰天岗名称
按语:新余市仰天岗自改名以后,我们看到很多地图和史书上面还是以仰天岗标注,包括老百姓也是以仰天岗名称相互说道。仰天岗的改名让我们很多人不解,我们呼吁尊重历史渊源和民众习惯,建议恢复仰天岗名称
原“仰天岗”现“毓秀山”位于新余市区西北端,它虽不在五岳大山之列,却以奇特秀丽的山水风光,富饶的物产,多彩的历史文化,光荣的革命斗争史,以及“新余的祖山”之称而闻名。“仰天岗”原名“仰冈”、“仰山”,意地势高也。山上多庙宇,终日香火不绝,为四方敬仰、朝拜之地。“仰冈”更名为“仰天岗”,始于北宋末叶,为宋钦宗赐名,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。
新余市政府于2011年将“仰天岗”更名为“毓秀山”,“仰天岗大道”更名为“毓秀大道”。
更名理由对于广大群众来说,始终是一个谜。坊间流传着不少版本的说法。对这一更名,很多人不理解,认为是不尊重历史、不尊重文化、不尊重民意。拿到今天来审视更觉荒唐,很有必要恢复“仰天岗”名称。
1、“仰天岗”之名积极、有气势。有人说,是因为仰天令人想起仰天长叹之消极,其实仰天,更多的是体现情绪高昂、意气风发,可以理解为仰天长笑,仰天长啸,仰望苍穹……。岳飞的《满江红》里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”,多么豪迈和有气势!反观“毓秀”一词固美,不显厚重、博大,有流俗、小家之气,且被国内很多山水风景所应用,辨析度不高。同时,“毓秀”这个词估计会有好多人不认识或者念错,也不会令人联想起所谓的“崛起之势”。
2、“仰天岗”体现了新余历史文化的厚重、博大。“仰天岗”这个名字有深厚的历史底蕴。因北宋新喻道童黄希障曾显身助国,力退金兵,被宋钦宗封为“仰天岗开山得道护国孚惠石丘黄公真人”,从此,此山名“仰天岗”,素以“新余的祖山”之称而闻名。有长期形成的与“仰天岗”之名相匹配的各类山名、地名和仰岗庙等各类宗教、文化遗存,可以说,千百年来形成的仰天岗文化和仙女湖文化山水互补,相得益彰,构成新余完整的山水文化。“毓秀山”之名却与新余的这座最高山无半点关联,对于新余人来说非常陌生。远不及“仰天”之雄魄气势,更无“仰天”之世间独有且具厚重历史传承。
3、“仰天岗”之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“仰天岗”之名叫了近千年,其丰富的传说见诸新余各种文献。“仰天岗”之名深入了新余人的骨髓,成为新余文化的一部分。尽管“仰天岗”更名已有两年多,说到去登山仍然说的是“仰天岗”,说的大道仍然是仰天岗大道。这种习惯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,反映了群众文化认同的牢固。对于许多在新余求学、经商、旅游、逗留过的外地人,“仰天岗”就是留存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种美好记忆。
尊重历史,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,是时下走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。借此之机,我们建议政府将“毓秀山”之名改回“仰天岗”。
现在山上的庙宇被毁,改建钟灵楼和广场。主要是山上很多地方因为保护不善,导致很多植被被毁